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我们从珠海其他地方过来,进出横琴需要(港澳)通行证吗?”3月5日,珠海横琴希尔顿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张南英,再一次在电话里接到客人的询问。这一天,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的第五天。
横琴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隔海相望、以莲花大桥相连。作为珠海当地人,张南英其实也有一点懵,到底“封关”改变了什么?
自3月1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已正式实施分线管理封关运行,即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
“封关”是一个海关术语。早在2021年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已明确,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合作区实施范围为横琴岛“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
根据官方解释,所谓封关运作是指,经“一线”从澳门进入合作区的货物可予以免税或保税,自用及合理数量的物品可予以免税。其中,免(保)税货物在区内符合条件的主体之间自由流转,经“二线”从合作区进入内地其他地区视同进口,按进口货物有关规定办理海关手续。此外,禁限类货物、物品,仍按现行法律法规等办理。
“管货”变了
横琴“封关”改变了什么?张南英的疑惑,陈建财可以回答一二。
陈建财是澳门人,也是横琴捷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捷科”)的负责人。根据合作区公布的信息,3月1日,陈建财和横琴捷科完成了首笔“出口退税”业务。
3月7日,陈建财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忆了这一过程。据他介绍,横琴捷科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高端电子工程设备销售方面的业务,最初是为了协助其澳门公司运营内地的工作。
“我们的业主是澳门的中小学、大学实验室,这几年他们在横琴有一些业务,我们也是跟随着发展过来的。”他说,对横琴“封关”的税收政策一直很关注,因为这切实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成本。
3月1日上午9点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建财申报了一台在广州购买、价值3500美元的智能平板设备,经“二线”进入合作区,视同出口、适用合作区“增值税和消费税退税政策”。3月1日上午10时点半,这台设备就完成了通关,随后他就收到了一笔455美元(增值税13%)的出口退税款。
“报关、通关很顺畅,比一般出口流程都便利很多,整个过程时间缩短3到5个小时。”陈建财说,不过,与一般贸易“谁报关、谁退税”不同,“横琴这一关由广州发货的厂商报关,退税是给我们公司”。
陈建财向记者表示,这台设备的业主方是澳门科技大学,实际使用是该校在合作区的一个科研实验室,这也是他们在横琴很日常的业务模式,“下周我们还会有两台仪器(进入合作区),大约价值2万至3万美元”。
与此同时,横琴捷科完成了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的备案。“按照业主方的要求,我们也有一些从欧美进口的高端仪器,从澳门进横琴就可以免税,这对澳资企业在横琴的投入性发展有实际的好处。”陈建财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澳门进出口商会的理监事。
根据合作区公布的信息,3月1日当天,首批共有33家企业获得免税进口主体资格(澳资企业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合作区内唯一一家公立综合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建财感受到的“封关”变化,正是合作区“管货”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涉税政策变化。3月7日,一位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负责招商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所谓“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管的是货物,“以前货物在‘一线’就要管住,比如缴纳各种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全部都要在‘一线’内核算完”。
“现在这些货多了一个海关免税监管三年期限的区域,也相当于可以在横琴随便跑,再出横琴就按照出关来算。”上述工作人员说,合作区封关运行之后,对企业而言,涉税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政策,包括:自用机器、设备等“一线”进口免税;进口原料加工增值达30%“二线”进口免征关税;有关货物自内地入区视同出口享退税。
继续向前
与陈建财不同,澳门创越优品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越优品”)的董事长郭少健想在横琴发展的计划还未能落地。
3月7日,他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在澳门是一家从事中医药保健品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一部分出口到东南亚,一部分返销国内,年营收规模已超过千万元。
“有很多好的配方都是在内地,所以我们在内地也有合作伙伴。”郭少健称,2022年,受疫情影响,为了方便接洽内地业务,他在珠海成立了一家公司,“三年疫情,大家对养生、健康其实更关注了,公司的业务在上升,国家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也想顺应这个发展趋势”。
郭少健称,目前,他们正在与珠海国企华发方面的人接触,想在横琴设立一个跨境电商的线下展区,对横琴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的申请比较关注。
“我们现在的东西都在保税仓,目前横琴免税进口的资格主要针对企业自用的原料或者设备,像我们是在澳门生产,想在横琴设店的情况还没有相关的配套出台,但我们很期待。”他说。
郭少健解释称,他们暂时还不考虑在横琴落地生产环节,尽管这样做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涉及到产品出口时,“比如欧美国家,对澳门制造和内地制造,还是有差别对待”。另一方面,澳门制造在销售环节可以有更高的产品溢价。
“横琴我们迟早会进去,就是在等政策,如果我们可以申请到有资格在横琴做线下店,展示或者销售,自己做仓储、发货,公司运营会灵活很多。”郭少健称,在降低成本方面,“可以下降30%到50%,很可观”。
除了等待更多政策落地,陈建财和郭少健也在期待横琴能有便捷、丰富的生活环境。时间回溯至2009年,横琴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挂牌成立,发展的初心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在当时,横琴留给当地人的印象都还是农田菜地,一关之隔的澳门则是世界闻名的博彩之城。
近十五年过去了,横琴的高楼大厦也拔地而起,迎来澳门人、澳资企业。根据合作区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合作区就业居住的澳门居民1.14万人(同期澳门总人口约68.4万人),同比增长60.1%;截至2023年12月末,澳资企业5952户,同比增长11.8%;2023年,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居民日均客流量约1.2万人次。
“这几年,横琴的变化非常大,这是肯定的。”陈建财回忆过往时说,他毕业于暨南大学,早年已在广州从事高端电子设备的进出口业务。这些年,他见证了大湾区的发展,不管是从工作还是情感上考量,都愿意继续投入内地业务的发展。
“横琴吸引的是年轻一些的,对内地发展有所感受的人和公司,但是对于普通澳门人,他们的生活、工作都在澳门圈,可能吸引力就不是很大。”他说,横琴捷科在横琴有9名员工,其中4名是澳门人,每日仍需要往返两地,“两边公共交通的衔接也还不是很通畅,还需要时间发展”。
但无论如何,封关运行,之于横琴是又一个新的开始。正如知名咨询公司德勤今年1月发布的一篇关于横琴的观察文章中所言,横琴的发展探索已进入深水区。
(应受访者要求,李南英为化名)
下一篇:都市“夜跑族”,跑对才健康